close

來了台中好幾回 市區景點大多已走遍

上網搜尋意外發現了

一間位於台中中區小巷子裡的老房子

發起人是台中建築系的學生

因為不想老房子隨時間流逝 日漸凋零

決定承租下來 將老宅修建 延續其生命

它叫 「柳美術館」

目前空間規劃專門for學生的展覽空間

近期剛好是它滿一週年的紀念特展

從網路資料看來 心想… 

這裡空間不大 又是剛創立不久

應該一下就晃完了吧

有點猶豫要不要去

但沒有找到其他選項 那就出發吧

 

 

看著地圖 騎車找點居然到了台中第二市場

台中中區的巷弄有不少老房子

但是在市場附近

這讓我有點疑惑 是不是導航出了問題

這裡真的有美術館嗎?

 

停好機車 改用步行走向更小的巷子去

巷口地面人行道鋪著紅色地磚 有個 「柳川古道 」的字樣

牆上還有周邊的圖面簡介 感覺可以好好走一圈

不過還是先去主要景點看看吧

 

這社區有一點點像台北的民生社區

自主性的美化社區環境的感覺

每戶人家的外牆

將廢棄的材料回收再利用 打造出獨特的風貌

有繽紛童趣 也有素雅詩意

  

越往裡走 越來越覺得是否走錯路的時候

看到了一面彩繪牆 旁邊掛了小小的木片標示著 「柳川幸福花園」

右下角放著木板 一面寫著歡迎參觀 另一寫著柳美術館

不太醒目的招牌 若不注意真的會就此錯過了

 

光從巷口看 感覺就是個小房子而已

((突然又有點猶豫...

有個聲音從巷口盡頭傳來 歡迎進來參觀唷

被這一句招呼 我也不得不走進去了

   

沿著彩繪牆的小巷走進去

右手邊是主要展覽空間 入口的鐵花窗和木門框 是我喜歡的元素

  

左邊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休憩花園 腹地不算大

但因為它夾在屋子和屋子中間 是從外頭完全無法想像的地方  

  

綠油油的草皮 石塊排列的小徑 空曠明亮

就像世外桃源 讓人豁然開朗的感覺    也像進入不同時空場景一般

 

有個男生從屋裡走過來 向我點頭示意

對我說 裡面有創立周年的特展 歡迎參觀唷

屋子的側面是日據時代建築常見的雨淋板 

從側門走進屋裡 有點不知從何看起

剛剛那位大男孩走了過來 問我 需要幫你介紹嗎

((通常我會是拒絕的 但停了幾秒後 脫口說出 好呀

 

大男孩領我走向展區 先介紹了這展覽空間的大綱

在一區一區的細心介紹每個設計師的作品和設計理念

 用毛線編織出不同時期的台中火車站 

展覽的作者都是學生 也有國外的學生設計師來台駐村開展

國外駐村學生設計師

因為學生經費有限 所以他們希望提供這樣的空間平台

  駐村期間對中區附近的老房子特別有興趣

讓他們的作品可以讓更多人知道與了解 也無須花大錢

   情商較熟識的鄰居叔叔阿姨 讓他們入內參觀

一周年特展 呈現方式用照片 用文字

娓娓道出他們創立此空間的修建過程

很美的文字封面

 

   創立的初衷

因為是學生也沒有龐大的資金贊助

所使用的物料 大多是他們到附近有整修工地去工頭搏感情

請工頭進行拆除作業後 能通知他們

好讓他們能從中拾回一些尚能運用的材料 稍微處理後就能再次使用

竹子圍籬 是從屋頂拆下稍加清洗後再利用於此

小小的巷子 大型機具也無法進入

一磚一瓦 水泥等物料  都是靠著人工搬運

經費和人力都缺乏的狀況下 修建期間也曾募集人力參與

 因為是空置很久的老房子

聽說光拆除清運垃圾就耗費快1  

細心解說的大男孩 當天現場其實還有其他工作人員

過程耗時近2年時間 參與人數約20左右  

通往幸福花園的側門

 回收再利用的材料 也許不像新品那麼光滑無瑕

但就是這樣的不完美 增添老屋的韻味

 

石縫中竄出的小草  很有生命力的感覺

 

  怎沒也沒想過 鞋子居然能變成盆栽器皿

 

重新建造階梯  增加層次感

 

聽完介紹心裡滿滿地感動  一度淚水在眼眶打轉

現今大多數的人們 都求新求變

對於老房子總是先全部拆了再重新建造

(就連政府都是這樣 要不就是改成四不像)

很少有人會為了保留其原來風貌 而花盡心思去修建

更何況還是一群資源缺乏的學生

願意費時費力去做這樣的事情

保留住台灣歷史建築 台灣的傳統文化

 

好險有去了這一趟!!!

看見老宅 

不再孤伶伶地被閒置在城市的角落   等著被拆除

能被懂得珍惜的人   修補後以稍微不同的樣貌    重獲新生

延續其獨有價值 讓後代子孫還能看到這樣的美好

就覺得很開心~~~ 

 

 

以下為鄰近街道 隨手亂拍~

   巷弄微光

這樣街道的感覺 也有點像台南的蝸牛巷

 

    鄰近興中街(糖果街)  目前這條街仍有4.5間糖果玩具店

 

arrow
arrow

    me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